找到相关内容844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汉传佛教中的五位大菩萨

    行菩萨行,求一切智。  善男子!我于尔所劫海中,自忆未曾于一念间不顺佛教,于一念间生嗔害心,我我所心,自他差别心,远离菩提心,于生死中起疲厌心、懒惰心、障碍心,迷惑心。唯住无上涅槃集一切智,助道之法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60066516.html
  • 印光大师论念佛与名号功德

    书)  五十一  一句阿弥陀佛,即佛所证之无上菩提觉道。吾人若能以此名号自熏。久而久之,即能与佛气分相同。况此一句,无一人不能念。即或懒惰懈怠不肯念,闻大家念佛音声,亦有利益。两两比较,故胜于念经多多...

    印光大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41667015.html
  • 与现代教育理念相吻合的佛教教育

    葡萄园为生。可是那个儿子很懒惰,不愿意好好地工作。因此,他的老子在临死前告诉他的儿子说,他有黄金埋在葡萄园里,那个儿子一心想挖到那些黄金,于是在他的父亲去世后不久,便开始挖葡萄园的土,但他翻遍了整个园子...

    林克智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51567086.html
  • 瑜伽师地论抉择分菩萨地戒相叙说

    心应善观察。何等为六?一、轻蔑心,二、懈怠俱行心,三、有覆蔽心,四、勤劳倦心,五、病随行心,六、障随行心。若诸菩萨,於善法中所有轻心,无胜解心,及陵蔑心,名轻蔑心。若有懒惰憍醉,放逸所缠绕心,名懈怠...

    默 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02467381.html
  • 情绪管理(四)

    我们需要训练自己的心,让它有坚强的力量。   我们如何训练心呢?那就是要对抗自己的念头。比如说:我的念头是想睡觉不想读书。你就要和你的妄想心、懒惰心对抗。你就要训练你的心,让自己一天多看五分钟,那么...

    郑振煌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13167453.html
  • 三论宗吉藏的二谛思想

    之理不可言说,但为教化众生却又不得不说;又,虽然言说,却又实无所说,要透过二谛的言说去体悟不可言说。所以对于不可言说之域,不应畏而止步,成为思维懒惰者的最后避难所,吉藏的二谛思想的实质就是力图用理性的...

    纪华传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41267616.html
  • 妙容尼师的出家因缘

    心所能体悟,苦修不苦,极苦之中便有极乐! 回到内地,感慨无限。较之雪域高原,我们内地的修行人何谈修行,简直是在享福,物质高度发达的背后往往是精神文明道德的沦丧。懒惰、放任自流、不求精进、贪于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14567931.html
  • 唯一的道理(1)

    明了到“名色”的实相,(名色正智2ama—mpa—pariccheda—nana)亦可得到正见。此时,内心的五种障碍即“贪欲”、“嗔念”、“懒惰”、“不安和扰虑”及“疑惑”全部顿时停止,于是修习者便渐渐...SanTmapatipanna) 。  修行者成功培养出正定后,能明察每一时刻发生的现象。此时的心境,已暂时不受五盖(贪欲、嗔念、懒惰、不安和忧虑、疑惑)的影响,这被称为暂时性的定力(Khanika ...

    泰·苏哇诺禅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52668383.html
  • 唯一的道理(2)

    懒惰④不安和忧虑⑤疑惑。  (23)二十一方法··①呼吸观②观行、住、坐、卧③心念分明的察照④四大、地、水、  风、火质⑤看(注十九)身观法⑥至  ⑩观察尸体九种样的腐烂⑩观察受、喜、爱的感受、非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52768384.html
  • 《劝发菩提心集》讲记(三)

    、末世、末时,唯见诸浊恶众生身心等,被十重随烦恼、贪、恚、痴等之所恼乱;即:多愚痴、多无惭无愧、多诸悭吝嫉妒、多诸愁忧苦恼、多诸秽污粗重、多诸烦恼、多诸恶行、多诸放逸、多诸懈怠懒惰、多诸不信。看见上述...

    慧沼大师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70068455.html